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对组织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市政府新闻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问好。下面,我就焦作市三秋生产情况介绍如下: 今年三秋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及早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三秋生产有序推进。据农业农村部门调度,截止10月13日,全市秋作物已收获223.09万亩,占秋作物总面积的74.77%;其中玉米已收获158.72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81.37%;花生已收获26.37万亩,占花生总面积的70.47%。预计麦播面积256.76万亩,同比增加0.1万亩;已腾茬118.64万亩、整地20.29万亩,播种0.02万亩。 为做好今年的“三秋”工作,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采取了6项措施: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9月17日,全省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政府随即召开全市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副市长武磊对全市三秋生产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秋作物后期管理,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推行适当晚收等工作,组织好三秋农机作业,稳定麦播面积,调优种植结构,确保增产丰收和秋播总体稳定。9月29日,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我市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抓紧抓实农田排涝、抢收抢种、晚播“四补”技术落实等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分别召开了相关会议,对三秋生产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是加强政策指导。针对今年降雨量偏多、持续时间长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三秋农机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焦作市2021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焦作市2021—2022年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关于抢时抓好秋收麦播工作的紧急通知》《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小麦晚播的技术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与市气象局、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秋收秋种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和农民群众科学应对,抓好农田排涝、农机调度、品种布局、深耕粑压、种子包衣、晚播“四补”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有序推进秋收麦播各项重点工作。 三是加快排除田间积水。针对秋作物生长后期雨水偏多的实际情况,多次下发通知,指导各地积极应对天气变化,做好农田排涝散墒等工作。截止10月13日,全市已设置1469个农田积水观察员,组建1282个农田排涝工作队,排查发现1808处农田易积水点,疏通农田沟渠169千米,动用排涝机械2697台次,累计排除农田积水120.53万亩次。 四是积极组织机收作业。今年三秋期间,预计全市将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超10万台,其中玉米收获机4088台,9月20日前,各类农机具已经检修完毕,随时能够投入机收作业。针对部分地块长期积水、湿度过大、玉米收获机无法进地作业的情况,9月20日起,市农机服务中心从驻马店陆等地续引进30余台改装的履带式水稻收获机,武陟县、温县、博爱、沁阳等地农机经销商从全国各地购进了部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械,全市引进和新购履带机具350余台,开展紧急收获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加强农资储备和市场监管。全市已储备种子3039万公斤、化肥15.94万吨、农家肥266万方、农药2667.98吨。同时,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经营,非法添加、生产或销售未经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农资产品,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确保秋播农资供应。 六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深入开展“农技人员科技服务年”活动,组织全市454名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面对面讲解、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群众落实适当晚收、机收减损、深松作业、种子包衣、晚播“四补”措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组建4个三秋生产指导组和小麦专家指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包县(市)区,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麦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重点抓好农田排涝、农机调度、抢收抢种等重点工作,指导各地落实良种供应、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加强晚播技术指导,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1、河南电视台:这个问题请问梁局长。我们都知道,7月份以来,我市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土壤过湿,部分农田积水。请问梁局长,针对当前的连续阴雨天气,应该如何做好秋收秋种工作? 梁海利:谢谢记者的提问。 今年的雨水天气明显多于往年,而且雨量大、短时降雨强、持续时间长。鉴于当前的天气状况,建议农民群众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三抢两早一调”为基础,切实抓好秋收麦播各项工作。 一是抢排积水。目前,全市剩余农田积水7.51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报,10月份我市还将有几次降雨天气,总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对农田排涝、秋收秋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的地块,要抓紧挖沟通渠,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机械抽水,全力排除田间积水。对一般积水地块,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对土壤湿度过大地块,适时深松散墒,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尽快进地创造条件。 二是抢收腾茬。对机械可以进田的地块,根据土壤湿度,以轮式收获机械或履带式收割机为主,加快机收进度,提高机收质量。对机械无法进田的地块,采用人工收获方式,确保应收尽收、早收快收。 三是抢时播种。对墒情适宜地块,要发挥好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的作用,强化精细整地,千方百计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确保一播全苗。对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短期无法散墒整地的地块,坚持“四补一促”的晚播小麦应变技术,选用早熟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科学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确保小麦既种的上,也种的好。 四是早抓田管。要立足管早管好,加强冬前田间管理。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季镇压,压实土壤,保证墒情,防止冻害,预防倒伏。对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和浇水,及时施肥,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五是早防病虫。土壤湿度大增加了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要坚持关口前移、防在前面,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科学选用药剂,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对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抓紧开展化学除草。 六是调优结构。以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试验集成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稳定在48万亩以上。加强100万亩小麦种子基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制种质量,培育一批小麦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村。抓好秋冬季果蔬生产,确保秋冬播蔬菜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 最后,再次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河南日报:这个问题请问市气象局的黄局长。从目前来看,今年小麦晚播已成定局,那么今后一段时期的气象条件会对晚播小麦造成影响吗?请您分析介绍一下。 黄克磊: 焦作地区冬小麦一般在12月底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市气象台对10月14日到12月底气候状况、不同播期积温进行了预测: 预计未来30天(10月14日到11月13日)我市降水量20~30mm(1980-2010年气候均值23.6~31mm),属于略偏少;平均气温11.0~13.0℃(均值12.6~13℃),属于略偏低,月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左右。主要天气过程有4次, 14~15日有小雨、24~26日有小雨、10月30日到11月1日有小雨,11月5~7日有小雨。 冬前我市降水量25~35mm(1980-2010年气候均值34.1~45.6mm),偏少0~2成;平均气温6.5~7.5℃(均值7.1~8.3℃),略偏低0~1℃,极端最低气温可达-6~-8℃。 11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低0~1℃。 12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平均气温,偏高0~1℃。 根据各县市气象局常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显示,我市冬小麦一般在12月底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结合今年天气情况,现将不同播期下冬前积温的常年情况和今年预测情况通报如下: 10月20日前播种,冬前积温常年为453.2~541.0℃,今年预测值为402.1~485.2℃; 10月31日前播种,冬前积温常年为305.0~381.3℃,今年预测值为255.1~331.9℃; 11月10日前播种,冬前积温常年为194.9~258.2℃,今年预测值为155.6~219.4℃; 11月20日前播种,冬前积温常年为120.0~171.6℃,今年预测值为87.5~138.3℃。 虽然今年冬前积温与常年相比略偏少,但整体来说,天气属于正常,不会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所以说只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即使小麦晚播也不会对产量造成大的影响,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播种日期选择耐迟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 3、大河报:这个问题还是请问市气象局的黄局长。前期降水异常偏多,全市农田土壤水分已经饱和,对下阶段小麦播种有何影响?请介绍一下。 黄克磊 :受极端天气影响,6月份以来全市平均累计降水1127.0毫米,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1.9倍,大雨以上日数平均14.4天,较常年(5.5天)多出9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平均6.6天,较常年(1.5天)多出5.1天,焦作市区暴雨、大暴雨日数达到8天。农田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 目前,气象部门对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的手段有两种,一是通过全市各县区布设的28部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进行不同深度墒情实时监测。二是利用气象卫星遥感,反演地面土壤水分,实现土壤墒情监测。 以0-30cm耕作层为例,自动水分站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农田土壤仍是以偏湿为主,各土层偏湿比例分别为70.8%、75.0%、58.3%。山区丘陵等地区由于地势较高,降水过后不会积水,墒情目前以适宜为主;在我市中部地区,局部地势较高地块形不成积水,墒情处于适宜-偏湿之间,但部分地势低或低洼地块,土壤水分仍处在饱和状态,加之当前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下渗有限,目前还有一些地块积水不退;南部沿黄地区,也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农田积水难以下渗,土壤呈偏湿状态。还有一些地块,表面看起来比较干燥,甚至有干土,但是只要踩上去就会下陷,水就会反渗上来,此类地块也是不能够进行机械播种的。整体而言,我市粮食主要种植区土壤多以偏湿为主,目前是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建议不同地区根据不同土壤状况可采用半机械或人工进行小麦播种。 4、东方今报:这个问题请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苗调研员。针对今年特殊的天气情况,你们部门在玉米、花生等秋粮作物收购中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介绍一下。 苗付平: 今年我市降雨时间长、雨量大,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对秋粮生产收获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布署,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动作为,多策并举,有序组织引导农户出售秋粮,拓宽农民售粮渠道,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 一是组织企业收购,就地加工转化。通过与孟州市汉永酒精有限公司、华兴食用酒精有限公司、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座谈协调,几个玉米加工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愿增加生产成本,也要让利于民,服务农民群众,按市场价收购玉米,包括无法晾晒水份高的玉米。各县(市)区政府办积极牵头组织,粮食部门抓具体落实,以当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有一定规模的收购点为依托,开展玉米收购,共组织312家收购网点有序向加工企业运送出售玉米,孟州市和修武县粮食储备中心安排专人到加工企业负责协调监督玉米收购和接收统计工作,截止10月13日共累计协调收购玉米9753吨。 二是拓展销售渠道,异地代收代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利用与粮食销区合作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开展代收代储、租仓合作等方式进行秋粮收购,实现供需互补、互利共赢。目前,焦作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就玉米代收代储等业务正深入进行洽谈。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普及科技储粮。针对大多数农户储粮设施简陋、缺少科学储粮常识、晾晒烘干难的实际问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普及玉米等秋粮作物收获时和收获后的储存常识和技术规范。编印3000多册科学储粮知识手册,发放给种粮大户和农户,传递防虫、防霉、烘干降水方法和措施,宣传节粮减损的方法和意义,多渠道提升和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水准。 四是畅通流通渠道,力促花生销售。派出联络小组,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伙伴及兄弟地市的油料加工企业取得联系,宣传推介我市的优质花生,争取把没有晾晒的花生直接销往加工企业。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日报》等媒体发布通告,扩大宣传。各县(市)粮食部门积极与公安、交通部门协商,开通玉米收购“绿色通道”,尽力为售粮农户提供便利。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工作专班,明确业务科室和联系人,解答农户疑问,回应各方关切,确保玉米、花生等秋粮作物应收尽收,最大程度保护好农民利益。 5、河南经济报:这个问题请问汉永酒精有限公司的张董事长。作为企业,在今年秋粮收购的过程中,你们是如何畅通玉米收购渠道,最大限度帮助农民减灾止损? 张永生:我公司作为焦作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保证农民玉米快速的颗粒归仓,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为了解决农民朋友湿玉米售粮问题,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收购方案,落实对接人员,进一步细化收购细则,分类施策,做到有售必收。充分利用合作社、玉米收粮点的优势,发挥大兵团作战,全力推进玉米的快速收购。在内部各环节延长日收购玉米作业时间,集中精力打突击战,以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 二、以农民的紧迫利益为重,调整玉米水分收购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开通绿色通道,凡是农民有售粮意愿的,均予以接收。通过内部各个环节的梳理,确保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在内部快速的消化,确保农民在极端天气下能够使玉米尽快的予以消化,减少居家保管带来的霉变、发芽等风险。 三、强化信息采集渠道,确保联络方式畅通。公司专门设立临时玉米收购办公室,全天24小时坚守值班,凡有农户售粮的电话,均一一答复,并做好记录,跟踪落实。逐日主动与县市区收粮点和粮食部门联系当日农户售粮的心理状态,掌握售粮意愿,及时做好信息的处理。 四、落实储存环节,对现有的粮仓统筹布局再分配,设定专用粮仓用于应对农民超标准高水分的玉米仓储。加快仓储周转,快速投入生产。 五、有针对性的对工艺进行调整,科学计算工艺参数,克服湿玉米投入生产时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涝灾给农民造成的损失,确保玉米尽快颗粒归仓。 6、河南日报农村版:这个问题请问市农林科学院的靳书记。您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请问在今年小麦晚播的情况下,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做到科学防灾减灾,提高播种质量? 靳秋生: 9月中下旬到10月初几次降雨过程,已经严重影响秋收腾茬和适期整地播种,多数麦田晚播已成定局。晚播小麦一定要注意精细播种,避免“一晚就慌,一晚就急,一晚就粗”。晚播小麦只要种好管好,措施得当,一样能够获得高产。因此,对小麦播期偏晚的田块,要落实好“四补一促”技术措施: 一是科学选用品种,以“种”补晚。选好品种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超过适宜播期后,应选用耐晚播早熟,且抗寒抗逆能力强,在晚播条件下分蘖成穗率高、丰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二是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晚播小麦因为播种时间晚所以所处温度相对较低,小麦发芽慢,出苗压力大,那么必须要提高整地质量。整地时做到深耕细耙,土壤晚播地块要通过精细整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奠定良好的播种基础。秸秆不能机械粉碎还田地块,要及时收割移出,为散墒整地创造条件。积水时间长的地块,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适墒条件下必须进行深耕。以好补晚,千万不能一晚就急、一晚就粗耕滥种。越是晚播的小麦越要做到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适当浅播,播种深度3~4公分。种过深,分蘖节离地面过远,会推迟分蘖或不能分蘖,虽然小麦也能出苗,但出苗晚,且苗小苗弱苗黄。 三是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分蘖不足,应适当增加播量。各地要根据不同播期、不同地块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一般每晚播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11月7日(立冬)前播种的建议播量每亩15-17.5公斤。但最多不宜超过17.5公斤。保证充足的基本苗,是解决晚播小麦分蘖少、穗数少的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四是科学施足底肥,以“肥”补晚。“麦收胎里富”,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复合肥加上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经过多年试用表明聚谷氨酸颗粒剂每亩5㎏结合复合肥施入田地,既可促进根系生长,又可抗逆防寒。 五是切实加强苗期管理,以促为主。晚播麦田一般苗势较弱,出苗后要及时跟进苗期管理。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弱苗,可适当追施苗肥,促弱转壮。要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越冬前喷洒植物生长促进剂,抗寒防冻,根据多年小麦生产经验,麦播底墒好,多为丰收年。今年小麦虽然晚播,只要科学应对,抢时抓好麦播,加强田间管理,明年小麦定能有个好收成。 另外,小麦种子药剂拌种应注意以下问题: 小麦播前拌种包衣技术是整个现代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中应用简捷、持效期长、效果好、投入回报比高的一项技术措施。要大力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重点防控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小麦全蚀病重发区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要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今年小麦晚播情况下,小麦种子拌种时要慎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成分的拌种剂。以免造成出苗更晚、更弱、甚至不出苗。 同时科学用药、安全用药,防止生产性中毒和药害的发生。麦播时农药的使用应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进行。 7、凤凰网:这个问题还是请问请问靳书记。刚才您和其他领导在回答时都提到了要选对种子,那么在如何选好小麦品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靳秋生:第一,选择通过国审、省审的品种,绝对不要选择未经审定的品种。每年种子管理部门都要发布用种意见,可以选择主推品种。 根据今年多数麦田晚播的情况,要选择适合晚播的弱春性品种,根据种子管理部门提出的用种意见,常规品种推荐怀川916、郑麦113、豫农949、云台301、豫麦49-198 供农民朋友参考。 适合晚播优质小麦品种重点推荐: 新麦26、郑麦366、怀川916 、怀川709、科大1026 、丰德存5号 第二,选用抗倒伏的品种。俗话说,麦倒一把草,倒伏对于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要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并且,小麦倒伏后对机收影响很大。 第三,选用抗冻性和抗病性的品种。小麦品种要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较耐倒春寒。同时,要根据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耐、避)赤霉病、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黄矮病等品种。
|